流行音樂中一般只講大調的和絃而很少把小調單獨作為一種調式重新定義和絃,因為流行音樂中關係大小調和絃共用的現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經典和聲學解釋會顛來倒去搞不清。
下面我們用C大調來舉例。基本和絃共7個:C,Dm,Em,F,G,Am,Bdim.分別是1,2,3,4,5,6,7級和絃。1,4,5稱正三和弦,2,3,6稱副三和弦。7級和絃在流行音樂中極為少用。1級和絃也稱主和絃,4級和絃也下屬和絃,5級和絃也稱屬和絃。接下來是每個和絃的屬性,很重要哦!
C,即1級和絃,是用來明確調性的。一般大調的歌曲都以它開始,也以它結束。不過在曲子的中間可以儘量少用主和絃,否則老是給人以終止感,樂曲的進行也會很硬。
Dm,即2級和絃,是一個很柔和的和絃,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屬和絃即5級和絃之前。而5級和絃則自然要回到1級和絃,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進行。這是一個極其常用的進行。
Em,即3級和絃,也是一個十分柔和的和絃。音樂的進行中有了她馬上就會變得柔美而略帶憂傷。1-3-4的進行,也即在C大調中的C-Em-F是一個很常用的進行。樂曲中本來用1級和絃的地方有時可以考慮換成3級和絃,音樂立即就不強硬了。港臺音樂中這種手法很常用。
F,即4級和絃,大調中的又一正三和弦,屬於骨幹和絃之一。它十分明亮,讓人感覺心胸開闊,有一種一下子“飛”起來的感覺。我們聽到的美國鄉村樂和描寫西部大草原和大峽谷的歌曲都使用4級和絃來表現。1級和絃後面跟4級與跟3級和絃是絕對不同的。
G,即5級和絃,大調中的第三個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著對主和絃支撐的作用。樂曲的終止感就是由5-1這樣的進行產生的。當然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歐美音樂中不使用5-1終止的歌曲也很多,這正是流行音樂的特色,但5級和絃作為音樂的骨架和絃仍然不可動搖。
Am,即6級和絃,一個中性的和絃,如果把它作為主和絃那就是小調了。歌曲肯定會變得憂鬱,悲傷。如果6級和絃出現在大調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連接不同和絃的作用。6級和絃象一座橋,它前面可以接幾乎所有的和絃,後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絃的進行連貫,不呆板。1-6-4-5是極為常用的進行,事實上就用這四個和絃就可以寫歌了。
Bdim,即7級和絃,在流行音樂中很少用。因為它是減三和弦,有一種向裡收縮的緊張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進行中使用,或是為了根音的流動而使用。
在瞭解了上述和絃的屬性之後,大家就可以嘗試為歌曲配和絃了。不過這是一個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過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確的和絃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會的,也不是本教程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配置出更好更優美的和絃,我們不該停留在對與不對的層次上。就我個人經驗而說,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幾點,那你就向編曲大師跨出了關鍵一步:
1,能在一遍內聽出歌曲的基本調內和絃(即1,2,3,4,5,6,7級和絃)
2,對歌曲常用的離調和絃比較敏感,一般也應當在1到2遍內分辨出其離調和絃。
3,看樂譜上的和絃可以想像出其音響效果,如果別人演奏錯誤,能馬上察覺。
4,看一條單旋律,不用任何樂器,在心裡能為它配和絃。
我們現在的流行音樂體系是純西方的,旋律與和聲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對和聲不進行系統的研究,是難以製作出優秀的現代音樂作品的。
接下來我們要為歌曲配置更優美的和絃,使音樂更流暢。這就要用到各種變化和絃。關於變化和絃在經典和聲學裡有複雜的一套理論,這些理論是有實際意義的,但是對於那些沒有系統學習過和聲學的人來說,如果一開始就被灌輸有關離調的系列理論,恐怕沒有多少人可以正確理解。所以在本教程中,我採用了一種比較直觀的說法,關於離調和絃等內容的正確涵義會在以後寫明。
注:所有和絃轉位都沿用傳統名稱,第一轉位稱六和絃,第二轉位稱四六和絃。
1,主四六和絃(K46和絃)
這是一個在古典音樂中很常用的和絃,但它在流行音樂中仍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形式是主和絃的第二轉位,以C大調舉例就是C/G和絃,即5-1-3和絃。這種和絃的特點是,雖然算是主和絃,但因為它以SOL為根音,所以一點也不穩定,有著極強的向屬和絃去的傾向。試驗一下,如果一首大調歌曲結束時貝司手不彈DO音而彈SOL音,你肯定會感覺很奇怪,你會覺得這首歌曲根本就沒有結束。這充分體現了主四六和絃的不穩定性。因此在編曲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如果有一首歌曲的結尾是C-G7-C(這可是很常用的結尾哦)我們就可以改為C/G-G7-C。由於C/G(主四六和絃)傾向與屬和絃G7,而屬和絃G7又傾向於主和絃,這樣從C/G開始一系列的和絃都順著它的傾向性行進,音樂就變得流暢了。在古典音樂中,C/G-G7-C的進行是最經典的終止式。
2,二級六和絃
二級六和絃是二級和絃的第一轉位,在C大調中是Dm/F。它的構成音是FA,LA,RE。大家會發現它與F和絃(四級和絃)只差一個音,前者是FA,LA,RE,後者是FA,LA,DO。所以,二級六和絃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四級和絃的一個替代品,也就是說某些地方本來用的是四級和絃,現在就可以用二級六和絃代替,C大調中就是用Dm/F代替F和絃。二級六和絃保持了二級和絃柔和的特性,不象四級和絃那麼硬,也沒有強烈的“飛”起來的感覺,所以如果你想要使1-4級的進行不要那麼強硬,但又要保證有1-4級進行的和聲效果,你就可以用二級六和絃代替四級和絃。如果大家聽過電影《紅河谷》的主題曲,它的第二個和絃就是二級六和絃,而這個地方的和絃功能和聽上去的感覺實際上是四級的,這就對了!這就是二級六和絃要達到的效果。
3,大二級和絃
這實際上是一個離調和絃,不過在這裡我不從這個角度去說明問題。大二級和絃就是升高三音的二級和絃,在C大調裡是2,#4,6和絃。它的特點就是強烈傾向於屬和絃(五級和絃),也就是在C大調裡構成D-G的進行。在前面介紹二級和絃時我曾提到二級和絃最重要的用途是置於5級和絃前面,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大二級和絃是增強了小二級和絃向屬和絃的傾向性。在C大調中就是用D-G7代替Dm-G7。在歌曲的適當位置使用這種代替手段效果是十分好的。但是要注意,歌曲的旋律音如果是FA(首調)則不能這樣代替,因為這會構成與和絃#4的小二度衝突,十分尖銳刺耳。鄧麗君的許多歌曲及那個年代的許多歌曲(如《今宵多珍重》)都會在屬和絃前使用大二級和絃,大家可以去仔細地分辨一下。另外,和所有的離調和絃一樣,大二級和絃也可以擴展成七和絃,C大調裡是D7和絃,2,#4,6,1。它的和絃性質和D和絃是一樣的,只不過音響更豐富些。
4,大三級和絃
這也是一個離調和絃。在C大調裡是E和絃,3-#5-7。是由三級和絃Em升高三音形成。它傾向於六級和絃Am.也就是在C大調裡構成E-Am的進行。它實際上也是Em到Am進行的強化。和前面一樣,我們可以用E-Am代替Em到Am,但仍要注意,如果旋律音是SOL,就不能這樣代替,因為SOL會與和絃裡的#5衝突。有一首老歌叫《我家在那裡》就使用了大三級和絃。有首聖誕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就連續使用了大二級和絃和大三級和絃。另外,和所有的離調和絃一樣,大三級和絃也可以擴展成七和絃,C大調裡是E7和絃,3-#5-7-2。它的和絃性質和E和絃是一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